2023年湖北景點的導游詞范文(通用4篇)
【www.watchcartz.com--湖北】
2023年湖北景點的導游詞(優秀8篇) 湖北景點的導游詞怎么寫??纯窗?。作為一名導游,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導游詞,導游詞具有注重口語化、精簡凝練、重點突出的特點。那么問題來了,導游詞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2023年湖北景點的導游詞范文(通用4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2023年湖北景點的導游詞篇1
各位游客:
好了,現在就向我們的游覽目的地神農架出發了,神農架地處長江和漢水間的川鄂交界地帶,是我國內陸保存完好的唯一一片綠洲和世界中緯度地區唯一的一塊綠色寶地。
另外神農架還有個十分氣派的稱號——————華中屋脊,這是因為神農架中的最高峰——————神農頂海拔高達3105米。為華中第一高峰,故而有此稱號。
神農架的歷史十分悠久,早在舊石器時就開始有原始人類在此活動,相傳炎帝神農氏曾在率眾人在此搭架采藥,教人們耕種,故將這里稱做神農架,神農架也是巴楚文化的發祥地之一。
大家都知道神農架是一片原始森林,其植物類繁多的鳥獸魚蟲,很多頻臨滅絕。在別的地方見不到的物種,在神農架卻可以見到,這是為什么呢?
原來神農架憑借地理位置以及自然環境的優越性,在第三、四紀冰川時期充當了生物界的避難所,至今尚較好的保存著原始森林的突然有風貌。其中有金絲猴、金錢豹、華南虎等極為珍惜的動物,因此,神農架于1990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與生物圈計劃接納為成員。
好,各位游客朋友,現在我們的游覽車呢!已經進入了神農壇景區。請大家稍作準備,我們馬上就要下車去游覽,現在我們所在的神農壇風景區位于神農架旅游區的南部,是神農架的南大門,雖然面積很小,只有0、7平方公里,但整個景區層次分明,自然風光十分優美。
首先我們來到了古老植物園,這里集中了一批保護和孑遺古老、珍惜的植物種,其中有國家一級保護植物珙桐,二級保護植物連香、香果、銀杏等27種,在這里大家可以看到許多樹的下面都立了一塊石頭,上面刻著人名和地名,原來這些樹都是被領養了的,當然如果您如果愿意的話,您在此也可以領養您所喜愛的任一棵沒被領養的數。這樣您每年就可以收到由這里的工作人員給您寄去它們的生長情況照片,我們現在看到的這種樹叫鵝掌楸,它是一種古老的被子植物,大約在一億多年前就在地球上出現了,是我國二級保護植物,葉似馬褂,也稱馬褂樹,花在新葉初期時就已開放,花的形狀酷似世界名花郁金香,因此它的英文名字又叫"中國的郁金香"。
現在出現在我們眼前的這棵就是國家一級保護植物珙桐。它是一種古老的孑遺植物。說起珙桐,這里還有一個故事呢!
傳說,有個皇帝,他有個才華過人、美如天仙的獨生女兒,皇帝視她為掌上明珠,不論外巡何處,都要帶著她,一天,皇帝游經一個村,見到農家有個叫珙桐的小伙子,眉清目秀,儀表非凡。姑娘一見鐘情,她乘皇帝不備之機,將自己身上佩戴的碧玉髻一折為二,給小伙子一半,作為終身誓約,后被皇帝察覺,珙桐被抓至深山殺死,姑娘聽到噩耗,在皇帝為其招駙馬的那天,連夜逃出宮,跑到珙桐被殺處痛哭,因淚飛如雨而感到蒼天,后來公主變成潔白的花而歡居枝頭。如今,這里人工培植的珙桐,似億萬只白鴿展翅,所以被稱中國的鴿子樹。
現在我們就來到了神農壇風景區的核心部分,是專供炎黃子孫在此緬懷先祖,祭祀神靈的場所。祭壇內神農塑像高達21米,高大雄偉,莊嚴肅穆,向上望去,炎帝雙目微閉,似在洞察世間萬物,頭上兩只牛角是根據傳說中的"牛首人身"設計的,中間的草坪和兩邊的臺階也是根據過去皇宮的格局所布置,中間為天子所走,左右則是大臣的通道,因為9在古時候被人們認為是最大的數字,故兩邊的臺階全是9的倍數,臺階下即是祭壇,每一為炎黃子孫都可以在此祭拜先祖?,F在就讓我們也來祭祀一下這位偉大的始祖吧。
好了,到了這里我們也該結束今天的神農之旅了,不過我剛剛聽說今天晚上有一個土家妹子要出嫁了,那她到底會嫁給誰呢?沒準還會是我們中間的哪一位呢,大家要是想知道究竟是誰當了咱們土家女婿的話,那么就請在今天晚上在這里觀看神農風情晚會吧!希望今天的神農之旅給您留下深刻的印象!此次旅游活動中小吳如果有什么做的不好的,還盡情原諒!最后祝大家身體健康,萬事如意!謝謝!
2023年湖北景點的導游詞篇2
各位旅客朋友們:
大家好!
很高興由我和大家一起暢游國家4A級旅游區、省級風景名勝區和省地質公園———“野人谷”。我叫小蝶,我來自__旅行社,在路上,大家有什么要求,有什么要咨詢的問題都可以向我提出來,我會盡心盡力的為大家提供優質的服務。
人們都說,出來旅游,主要是玩的是一個心情,玩的是一種情感,玩的是一種記憶??偠灾痪湓?,還是希望朋友們和我在一起的這段時光,能夠愉快,能夠放松,能夠意猶未盡。也就是說,過去了若干年,朋友們還能記得這次野人谷之行,還能夠記得這里的山清水秀曾給你帶來一絲絲暖意,閑言少敘,書歸正傳。
朋友們到房縣旅游,肯定只以為房縣只是個山區縣,并不知道房縣有“三大特”?!叭筇亍笔鞘裁匆馑寄?就是只有房縣有,別的地方沒有。有朋友說了,你別說的那么玄乎!房縣沒有多的“獨一份”。你還別不信,我說了,你就得心服口服。公元684年,武則天貶李顯為廬陵王,左遷房州,就是被流放到房縣來了,整整14年。你說全國哪個地方貶放過皇帝?這叫不叫“獨一份”。一會兒我們進了野人谷,就可以看見一個洞,李顯曾經躲藏過里面,所以叫“躲君洞”;第二特就是房縣黃酒。
有朋友又說,你又胡扯,黃酒哪里沒有?倒成了你房縣的特產。黃酒到處都有我信,但哪兒的黃酒用小曲釀的?入口綿軟、回味悠長、醇香四溢,說白了就是酒味兒醇厚,喝個兩碗三碗,能把人喝趴下。武松的酒量大不大?前后喝了十八碗,也喝醉了!酒壯人膽,才把老虎給打死了。也就是說,起碼在武松打虎的時候,全國到處都有這種小曲黃酒,后來這種釀酒工藝失傳了,只有鄂西北的房縣還有留存。
還有人說,到了房縣不喝房縣黃酒,不算是真正來過房縣!說明了房縣黃酒的文化涵意?!暗谌亍本褪且叭?。又有朋友說,野人不是神農架的嗎?這中間有個緣故。上個世紀五十年代,行政區劃變更,神農架才變更出去。清同治四年編修的《房縣志》記載,遠在二千多年前的周朝,房縣就有人把一個野人獻給周成王,這是野人文字記載年代在中國可能是早的了。
野人谷又是天然的藥庫,珍奇中草藥比比皆是,其中有金釵、靈芝、仙人掌、七葉一枝花、頭頂一棵珠、文王一支筆等等。路邊不起眼的一棵小草,說不定就是一味叫人嚇一大跳的中藥。藥農經常進谷采藥,一不留神就會遇上野人。
不過,野人是不會傷害人類,還把你視為同類,像久別重逢的朋友,抱住你的脖子大笑。野人終歸是野人,抱住了就不松手,很容易會將人窒息。這時,怎么才能脫身呢?《房縣志》提供了一個方法:你要趕緊大叫:“修長城修長城!”野人才會落荒而逃。原來這些野人是為了逃避秦始皇修長城而逃進野人谷的。不食人間煙火,嚴重蛻化,遍體生毛,歲月荏苒,不能人言。
好像這有點兒不靠譜。當地藥農教的方法就很實用。進谷之前,倆手臂上套上竹筒,萬一碰上野人抱住大笑,不要驚慌,要等到野人笑暈過去,慢慢地把手臂從竹筒中抽出,采藥的你就去采藥,砍柴的你就去砍柴。野人醒過來咋辦呢?你就不要忘帶一土罐黃酒,放在地上,擰開蓋子。野人醒過來以后,聞到酒香,捧起土罐就喝。野人愛喝酒,但酒量比人小多了。等他把這罐酒喝下去,起碼大半天醒不了,你就可以消消停停地采藥或砍柴了。今天我們人多結伴,野人是不敢攏身。
我們現在要過的地方叫“屈尊關”。不管你是什么身份,到這里都要低頭躬腰,諾諾諉諉。要靠人的力量,很容易就能削凸劈突,有意把這個關隘留下來,給人以“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審美愉悅。
朋友們往右邊看,這里就是野人谷的標志性景觀——老龍須瀑布。真可謂是“有如兔走鷹隼落,駿下注千丈坡,斷弦離柱箭手,飛電過隙珠滾翻荷,四山眩轉風掠耳,但見流沫生千渦?!蔽覀兇┻^龍鰓,呈現在我們面前的是長約88米,寬約28米的瀑布,因其長時間被風化和水沖刷的作用,巖石呈枝丫狀,水流也分成兩股。如果說是龍須不大貼切,那就更像壽星佬的曳地長須,聽那水聲,也像老人家在哈哈大笑,給你賜福添壽。
2023年湖北景點的導游詞篇3
各位旅客朋友們:
大家好!
今天我將帶大家參觀的是武漢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著“三楚勝境”之稱的晴川閣。
晴川閣位于漢陽龜山東麓的禹功磯上,東對長江,與武昌黃鶴樓隔江相望。江南江北,樓閣對峙,互為襯托,蔚為壯觀。清順治年間文人程封在其《登晴川閣》詩中寫道:“憑欄高倚半江秋,楚國晴川第一樓”。晴川閣的歷史雖然沒有黃鶴樓、岳陽樓那樣悠久,但由于其所居獨特的地理環境、獨具一格的優美造型以及諸多文人名士的贊詠,使它贏得了重要的歷史地位。所以用“楚國晴川第一樓”冠譽晴川閣是不為過的。
晴川閣由三大主體建筑組成,包括主樓、禹稷行宮和鐵門關?,F在請大家和我一起去領略一番這座歷史上與黃鶴樓齊名的古建筑群的風采吧。
晴川閣主樓,又稱晴川樓。它始建于明代初年,為當時漢陽知府倡議興建,取唐代詩人崔顥登黃鶴樓寫下的詩句“晴川歷歷漢陽樹”中“晴川”二字命名。歷史上晴川閣屢毀屢建。明清兩代,晴川閣先后進行了五次維修,其間遭受最大的破壞有兩次,一次是明末農民起義中,晴川閣作為軍事要地,在硝煙彌漫的戰火中幾乎成為廢墟;另一次是太平天國運動中,太平軍在武漢與清軍進行殊死戰斗,在戰亂中晴川閣毀于大火。屢毀屢建的晴川閣重建后規模一次比一次宏偉,清湖廣總督張之洞曾親自為修葺后的晴川閣題寫楹聯:
洪水龍蛇循軌道
青春鸚鵡起樓臺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龜山屢遭重炮轟擊,晴川閣受損嚴重,雖未全毀,但已成搖搖欲墜之勢。到了1934年,一場大颶風吹塌了晴川閣。1983年,武漢市政府在重修黃鶴樓的同時,依照清光緒年間的樣式修復了晴川閣。閣名是由中國佛協主席、著名書法家趙樸初先生所書。從此,晴川閣與黃鶴樓再次雄踞大江南北,樓閣對峙,交相輝映,成為江城一大旅游勝景,有“三楚勝境,千古巨觀”之美譽。請大家與我一起去登閣遠眺,真切的去體會一番臨江而立,縱覽晴川全景的獨特感受吧。大家可以在此憑欄遠眺,前后龜蛇之巔黃鶴樓、電視塔赫然在目。
現在請大家隨我一起參觀其他的景點,此時映入眼簾的是“荊楚雄風”碑,碑上的"四個遒勁有力的大字,是由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荊南觀察使李振義所書?!扒G楚”是指古代楚國大地,“雄風”本意是指楚國人的那種英勇頑強,開拓進取的精神。而在這里則主要是贊頌晴川閣依山傍水,居高臨下的磅礴氣勢。
我們現在所看到的這座連接龜山的古代城門就是鐵門關。鐵門關始建于三國時期,它背倚龜山,俯控江滸,自古以來為兵家必爭之地,上可追溯至春秋戰國,下至近代的武昌辛亥革命,其間三國時期的爭戰最為激烈。據史料載,孫吳軍為扼守龜山這一軍事要地,依山傍水修筑這鐵門關,北可防曹魏南下,西可擋蜀漢東進,其關雄峻險固,易守難攻,可謂“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孫權曾先后令陸渙、陸遜、諸葛謹領兵駐守,以抗魏、蜀。從三國到唐初的數百年間,鐵門關經歷多次攻守激戰,聲名日噪,又被稱為“虎豹關”。唐玄武德年間,漢陽建磚城,鐵門關軍事要隘的作用漸退,逐漸成為漢陽城對外文化、經貿交流的一條重要通道,而這一歷史遺跡也成為人們游覽的場所。鐵門關在明代初期、中期保存還是比較完好的。它的軍事作用日漸削弱,但其文化、旅游、觀賞價值卻隨著時間的推移愈來愈突出和重要。
明代末年,鐵門關遭到毀滅性的破壞。當時清兵南攻,明王朝搖搖欲墜,而統治者又迷信風水,輕信鑿斷龍脈便可保江山。因明從“火”,清從“水”,水能克火,而龍則是水中精靈,要使大明朝不滅,須鑿斷龍脈。于是,他們在武昌蛇山南樓處開山鑿洞,在漢陽龜山鐵門關處毀關挖山,稱之為“龜斷頸,蛇斷腰”。然而,此舉并未保住大明江山,卻使得一代名關鐵門關毀于一旦,僅剩一段段土基墻座。清代,有人在鐵門關的土基上修建了一座關帝廟。相傳,三國英雄人物關羽曾在龜山東麓長江邊洗過他的赤兔寶馬,故而將此地命名為洗馬口。
到民國初年,由于戰亂,鐵門關僅剩的遺跡連同廟宇等都一起成為廢墟。1990年鐵門關開始復建,于1993年元月竣工。從此,一座氣勢巍峨、雄姿英發的鐵門關又展現在江城人民面前。復建后的鐵門關為三拱城門形制,與北京天安門城門內拱相比,此處的鐵門關要高出一倍,它比南京挹江門之拱也要高出三分之一??梢哉f是目前國內最大的,并且比歷代的鐵門關都要宏偉壯觀。關上有二層樓,一層廳內陳列有《三國演義》中人物塑像。
各位朋友,現在我們看到的是禹碑亭。相傳大禹治水“功成刻石衡山”。這塊石刻被后人稱為“禹碑”,由于原刻在湖南衡山的岣嶁蜂,故又稱“岣嶁碑”。唐朝時期就有關于禹碑的傳說,當時的大文豪韓愈還為此賦詩。但是好多人尋遍衡山卻未曾見過此碑。直到南宋嘉定年間這塊碑才被人們發現,并被人摹刻于三峽的夔門和長沙的岳麓書院。禹碑上共有77個字,文字奇特難識,有人認為是“蝌蚪文”,有人認為是“鳥蟲篆”,還有人斷其為“篆書”,歷代想辨識者眾多,但都不能解其中義。
雖各家解釋都不相同,但都認為碑文大意是:禹受舜命,堅苦卓絕地治理了洪水,使百姓豐衣足食,安居樂業。至此以后,禹碑聞名天下,被摹刻于全國各地的名山之中,大江之畔。晴川閣的禹碑就是清朝著名文人毛會建歷盡千辛萬苦自衡山摹刻于此,后又摹刻于西安碑林。但晴川閣的原碑已毀,現在的這塊是從西安碑林摹刻于此。歷經了百轉千回,才得以呈現于此。
這個大殿叫禹稷行宮,也就是禹和稷的別墅?!坝怼本褪侵钢嗡⑿鄞笥?,“稷”則是指后稷,是大禹的助手。相傳大禹治水,救民于水火,稷則教民種植五谷雜糧,救民于饑寒,由此禹稷得以并稱。
再看這塊無字碑,它是明代的遺物,用整塊的漢白玉雕刻而成。1983年出土時是斷裂的,經修復成現狀?;蛟S大家在全國各地見過不少類似的碑,但我們此刻所見的這塊卻同大禹治水有著不解之緣。古神話傳說龍生九子,九子九樣,都似龍非龍。這只看起來像龜的,也是龍子之一,名叫赑屃。傳說赑屃好負重,背負著三山五岳到處興風作浪,而大禹降伏它以后,它轉而幫助禹治水,并立下汗馬功勞,大禹為表彰其功績,便讓它背著這無字碑漫游神州大地。大家想想看,禹表彰其功績,卻為什么碑上一個字也沒寫呢?之所以只字未寫,是為表明它功績卓著,書之不盡。告訴大家區別赑屃和龜的一個簡單的方法:看它的腳,龜足像鴨掌,有蹼;而赑屃的腳和龍爪一樣,五指是分開的。
這個圓形的透雕物,叫“落地罩”,也叫“垂花門”。你若細心的觀察體會,則會發現上面許多有趣的裝飾。大家請看落地罩的上方有一塊雕刻牌,若直觀地看其外形像“鳳”字的外框,因此,此牌叫“鳳”字牌。這個牌的左右兩邊各有一條龍,上方正中間有一個珠,合起來為“雙龍戲珠”之意。珠的下面是一個“壽”字,“壽”字下綴著兩枚方孔錢幣;上方則刻有一只倒飛的蝙蝠,這里,“倒”通“到”,“蝠”通“?!?,合起來就是“福到了”的意思。因牌中包含有“龍”、“鳳”,所以又稱“龍鳳呈祥”。
以上這些都反映了清代建筑的裝飾技巧。再看上邊橫梁上的木刻圖案中,有四個小海馬,其寓意為大禹治水的精神和功績名揚四海。大殿廊檐下的“萬世蒙澤”四字門額,意思是大禹治水使世世代代炎黃子孫享受幸福和快樂,是由書法大師沙孟海所書。檐柱上的這幅對聯:
三過其門虛度辛壬癸申
八年于外平成河漢江灘
上聯講的是大禹為了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新婚時也只在家呆了幾天;下聯意為大禹經過八年治水,治理了黃河、長江、漢水、淮河等河流。這幅對聯是書畫大師劉海粟的手筆。院子兩邊廊亭的壁畫,體現了古時的社會風情。
好,現在我們一起到禹稷行宮的主殿參觀。禹稷行宮始建于南宋時期,距今已有八百年的歷史,原名為禹王廟。明朝天啟年間更名為禹稷行宮。我們眼前的這座建筑是清同治年間重建的。殿內有大禹治水的塑像,高3.8米,是用玻璃鋼制作的。大禹身著布衣,頭戴斗笠,手持疏導流水的工具“耒”。他雖為首領,卻身先士卒,積極投身于治理洪水的艱苦斗爭中,且“三過家門而不入”,這種敢于與自然抗爭的勇氣和公而忘私的可貴精神,深得后人敬仰。塑像的背襯是“禹跡圖”,根據1137年的石刻放大繪制的山川流域圖,該圖記述了大禹治水的歷程。上方的“德配天地”匾,是表明大禹治水的豐功偉績可與日月同輝,與天地共存。墻壁的左邊是古代文獻中有關大禹治水的文字記載,右邊則是全國各地現存的大禹紀念地的圖片。
這幅照片名為“望夫石”,它好似一位婦人端坐于涂山山坡上,凝望遠方。相傳,大禹到涂山(今安徽懷遠)治水,娶一涂山女為妻,剛結婚三天便奉命去治水,結果,一去十三載,與洪水搏斗,曾三過家門而不入。涂山氏懷抱幼子,日日在山坡上遙望,盼著丈夫治水成功早日歸家。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由于望夫心切,與山石化為一體,人們稱它“望夫石”。而大禹治水成功后,卻因積勞成疾在紹興會稽去世,這幅照片就是紹興大禹陵。
各位朋友,我的講解到此結束。希望晴川閣之行能夠給您留下一次美好的回憶,謝謝大家!
2023年湖北景點的導游詞篇4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時光飛逝旅行社的導游員__,在這里我對大家參加我社的旅游團表示熱烈的歡迎,在接下去的時間里將由我為各位提供導游講解服務,我一定會盡力安排好各位的行程,使大家在這次旅游活動中感到開心愉快。
下面請大家和我一起去游覽神農頂和神農壇兩大景區。
神農架地處長江和漢水間的川鄂交界地帶,1970年建立行政區劃,面積約為3253平方公里,其中森林覆蓋率達67%,區內居住有漢、土家、回等民族,人口約7。9萬。
另外神農架還有個十分氣派的稱號——華中屋脊,這是因為神農架中的最高峰——神農頂海拔高達3105。4米,為華中第一高峰,故而有此稱號。
神農架最初只是指一座山峰,即今天的大小神農架,到現在則指整個神農架林區。
神農架的歷史十分悠久,早在舊石器時代就開始有原始人類在此活動,相傳炎帝神農氏曾率眾在此搭架采藥,教人們耕種,故將這里稱做神農架。神農架也是巴楚文化的發祥地之一。20世紀80年代,在神農架發現了一部民間唱本《黑暗傳》,以解釋宇宙和人類社會的起源、敘說中國古代歷史為主要內容,其特征近似神話史詩,受到學術界的重視,也填補了華中地區沒有發現過長篇神話史詩的空白。
大家都知道神農架是一片原始森林,其中有種類繁多的鳥獸蟲魚,很多瀕臨滅絕,在別的地方見不到的物種在神農架卻可以見到,這是為什么呢?
原來神農架憑借其地理位置以及自然環境的優越性,在第三、第四紀冰川時期充當了生物界的避難所,至今尚較好的保存著原始森林的特有風貌,其中有金絲猴、金錢豹、華南虎等極為珍稀的動物。因此,神農架于1990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與生物圈計劃接納為成員。
神農架也是一座規模很大的天然藥材庫,有中草藥兩千多種,包括麝香、熊膽、金釵等名貴藥物和頭頂一顆珠、文王一支筆、江邊一碗水等珍惜草藥。其中有60多種具有防癌抗癌的功效。
現在神農架憑借其豐富的自然資源及旅游資源,在作為觀光度假旅游區的基礎上,還開展了森林浴行和自行車、攀巖、漂流、淡水垂釣等頗受旅游者喜愛的旅游活動。
好,各位游客朋友,現在我們的旅游車呢已經進入了神農壇景區,請大家稍作準備,我們馬上就要下車去游覽。
現在我們所在的神農壇風景區位于神農架旅游區的南部,是神農架旅游的南大門。雖然面積很小,只有0。7平方公里,但整個景區層次分明,自然風光十分優美。
神農架是神農壇風景區的核心部分,是專供炎黃子孫在此緬懷先祖,祭祀神靈的場所,祭壇內神農塑像高達21米,高大雄偉,莊嚴肅穆,它以大地為身軀,立于群山之中,向上望去,炎帝雙目微啟,似在洞察世間萬物。頭上兩只牛角是根據傳說中的“牛首人身”設計的,中間的草坪和兩邊的臺階也是根據過去皇宮的格局所布置,中間為天子所走,左右則是大臣的通道。因為9在古時候被人們認為是最大的數字,故兩邊的臺階全是9的倍數。臺階下即是祭壇,置有九鼎八簋、香爐、編鐘、大鼓等器物。每一位炎黃子孫都可以在此祭拜先祖。
炎帝神農氏首創牛耕,采藥救民,光照千秋,不僅因遍嘗百草,搭架采藥而使神農架得此名稱,更為子孫后代繁榮昌盛、繼續發展與進步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離開神農壇,我們現在就要去神農架的至高點——神農頂風景區。神農頂風景區位于神農架的西部,我們今天主要是要去游覽風景埡和板壁巖。請各位游客朋友往車窗左邊看(講解時伴有手勢,因面對游客,故出右手指自己身體右方),這就是被稱作“華中屋脊的華中第一高峰神農頂,海拔達3105。4米。
走過了神農頂,現在我們就到達了風景埡,風景埡原名巴東埡,號稱“神農第一絕”,海拔2800米,風景埡下的板橋河谷深萬丈,滿底瑯岈,風姿各異,四周巖壁如切似削。遍布冷杉如裘(qiu)似衾(qin),更加上氣象瞬變,神韻競奇,將這風景埡的風光齊聚一體。
從風景埡出發,大約二十分鐘的車程,我們就到達了板壁巖,這里因為有野人出沒和奇妙的石林而倍受游人注目。
那么現在我們就下車去板壁巖的石林和樹叢中走走,運氣好的話說不定還能看到野人呢。板壁巖上下箭竹漫山遍野,密不透風,這一帶是野人經常出沒的地方,箭竹林中曾多次發現野人的蹤跡,毛發、腳印以及野人用箭竹做成的窩。野人的毛發無論是從表面還是細胞結構,均優于高等靈長動物。野人的腳印長約25厘米,步幅約2。7米,可以想象野人的身材是很高大的。最令人驚嘆的還要算是野人的窩,窩是用20根箭竹扭曲而成,人躺在上面,視野開闊,舒適如同靠椅,經驗證,這絕非獵人所做,更非猿類、熊類所為,它的制造和使用者當然是那種介于人和高等靈長類之間的奇特動物了。
好了,游覽完板壁巖以后,我們現在就要返回飯店了,這一路上大約需要一個半小時的時間,相信游覽了一天的時間大家都會有些疲憊,那么大家就可以在這個時間里稍作休息。